2002年12月9日 星期一

沒有交代﹐老百姓將更震怒﹗


曾幾何時﹐台灣政壇開始流行起“震怒”﹐總統夫人在美遭搜身﹐總統震怒﹔921重建進度緩慢﹐游揆震怒﹔臺北市警察局內湖分局警員偷勤聚賭﹐分局長也震怒﹔這次高雄市議長副議長選舉﹐泛藍高舉鑲金黑旗﹐與民進黨懸崖勒馬相比﹐再與前不久國民黨誓誓旦旦“已與黑金劃清界線”的言論相對照﹐難怪面子上掛不住的黨主席連戰要“震怒”了﹗


 


指責國民黨要對過去的黑金有個交代的親民黨﹐也許這一兩天也會應景地震怒一下吧﹐否則初入政壇的這些親民黨新科議員向黑金沉淪的速度如此之快﹐動作如此整齊劃一﹐親民黨怎麼向大眾交代﹖令人不禁想起宋楚瑜擔任省主席﹐省長期間﹐府會關係其樂融融的時代﹐是否在高雄市要借尸還魂了﹐可否麻煩宋主席今天也震怒一下﹐然後向貴黨副主席張昭雄先生所說的﹐該交代一下呢﹖


 


民進黨在過去的兩年多來﹐施政成績奇差﹐雖不至於說民不聊生﹐也至少是怨聲載道﹐曾經把這個具有理想性色彩的反對黨推上執政寶座的選民﹐今天多少有點後悔﹐對於國民黨的治理能力多少有所懷念。然而2004年﹐票怎樣投﹐大多數人應該會覺得很痛苦吧﹖如果看不到當初支持民進黨的理由繼續存在﹐當然就投不下去﹐但是就算心裡百般情願原諒國民黨﹐仍然找不到國民黨擺脫黑金的蛛絲馬跡﹐至少我這一張票就不會回流﹗


 


有人用“壯士斷腕”來要求連戰先生﹐宋楚瑜先生明快處理此次高雄市議長選舉泛藍成功被黑金整合的局面﹐我倒是覺得叫“刮骨療毒”更正確﹐只有震怒﹐沒有交代﹐撂句狠話﹐讓你們看看老百姓震怒是什麼樣子﹗


 


——中時晚報,2002,12,10



2002年11月16日 星期六

陳水扁的輝煌

        陳水扁總統應該意識到一件事﹐他或者他所屬的民進黨最輝煌的一刻﹐比起他當選總統更輝煌的一刻﹐是他競選連任台北市長敗選的那一刻。這是從一個政治人物應該有的審視勝負的心態提醒陳水扁總統﹐在他政治生涯多次的勝選中﹐沒有哪一次的勝選超過那一次的敗選給他個人得到的肯定﹐鼓勵與喝彩。


 


        陳水扁總統曾參選台北市議員﹑立法委員﹑台北市長以及總統﹐勝多敗少﹐奠定了他今天在民進黨以及在台灣無可取代的政治實力﹐除了他在多年反對運動中堅韌不拔的毅力之外﹐善用政治環境﹐選舉制度是他成功的另外不可小覷的因素。如果過去的選舉不是大選區多候選人﹐犀利的反對黨候選人並不見得有利﹔如果不是族群問題在過去的十年被強烈突顯﹐有些選票可能永遠無法流到陳水扁的名下﹔如果在第一次台北市長選舉以及這次總統選舉中泛藍沒有分裂﹐沒有得到漁翁之利的陳水扁很難在總得票率不滿四成的情況下勝出﹔換言之﹐陳水扁總是那個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出現的正確人物。


 


        只有那一次﹐迎戰馬英九﹐這個集結了國民黨為光復首都而出現的難得的團結﹐數十萬外省族群的焦慮﹐為政治混沌而黯然(或悍然)辭職給他帶來的悲劇英雄色彩﹐以及可以說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個人媚力的超級對手﹐是他個人以“快樂新希望”的口號﹐以他四年勤於市政的任事風範﹐以他不畏艱險的改革魄力﹐以他一步一腳印交出的漂亮成績單打出他人生最顛峰的一次選戰。陳水扁總統應該記得﹐那是他最出色的一次選戰吧﹐那是他最悲壯的一次失敗吧﹐是一次可以載入台灣現代歷史的﹐可以定義“雖敗尤榮”這個成語的政治歷程。


 


        我希望他還能記得勝在哪裡﹐是實幹﹐是謙遜﹐是平和﹐是台北市那四年的亮麗發展﹐是給人民希望﹔敗在哪裡﹐除了對手的強之外﹐社會的焦慮﹐無論來自族群意識還是經濟壓力或者是兩岸關係﹐將永遠是他突破自己的最大障礙。無論為了李應元的台北市長選舉﹐或自己競選連任﹐我都希望陳水扁能常常想起自己的輝煌的失敗。


——本文發表於聯合晚報,2002年11月18日。


2002年9月29日 星期日

給張藝謀建議英雄續集腳本


藝謀吾兄﹐


英雄在金球獎飲恨﹐因西方片商的(惡意﹖)檔期安排﹐可知將與奧斯卡絕緣﹐但吾兄切不可因此英雄氣短﹐小弟在此給兄鼓勵打氣﹐更直接建議續拍英雄﹐教訓這群不懂藝術的西方村野小民﹐小弟並在此野人獻曝﹐為張兄建議英雄續集腳本。


如同英雄第一集﹐故事應發生於大時代﹐最好是在西方﹐以期更強烈刺激西人感官﹐務求小金人落袋﹐是故﹐弟將之搬到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歐洲。時西人有德﹑法﹑英﹑意﹑西等諸國﹐各自為陣﹐書不同文﹐車不同軌。德國位居歐洲腹地﹐經一“英雄”元首勒特希君﹐勵精圖治﹐德軍兵強馬壯﹑船堅炮利﹐先滅波蘭﹐再取捷﹑匈等小國﹐復與意大利﹑羅馬尼亞等國結盟﹐至四十年代初﹐已先後消滅收服歐洲多國﹐其統一歐洲之大業已然初露端猊。當然﹐如此大業﹐必仰杖軍威天下。德軍所向披靡﹐所到之處﹐血流成河﹐至波蘭時曾大舉殺戮異族﹐一中國裔家庭亦在所難免﹐全家屠毒﹐僅余一男﹐名盼歸。其實此人正是英雄一集中殘劍與如月之后代的后代﹐為躲避秦王奪取天下之後的繼續追殺﹐一路逃避至歐洲。


盼歸承襲家傳﹐一身好功夫﹐為報家仇﹐決行刺勒特希﹐並通過殺死法國﹑西班牙等國反抗軍中欲行刺勒特希的英雄﹐而取得入柏林與仇家面對面的機會。千鈞一髮之際﹐勒特希女友愛瑪﹐在識破盼歸計謀後﹐力勸“勒特希不能殺﹗”


中國兩千年前﹐秦始皇在滅六國之後就沒再太大規模地殺戮這件事啟發著盼歸矛盾的心﹐換言之﹐雖然德軍的鐵蹄所到之處﹐生靈塗炭﹐但那只不過是取得天下所要付出的區區代價﹐畢竟勒特希在消滅所有的反抗勢力之後﹐就沒仗可打﹐自然就天下太平了。對於能夠統一歐洲之後可能產生的天下和平這樣的主題來講﹐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幾個國家﹐幾個民族的悲劇又算得了什麼呢﹖


他想﹐如何不被人欺侮﹐一般人看來是要反抗﹐而至高的境界﹐就是被欺侮夠了﹐或者乾脆讓欺侮人的人作了主人﹐欺侮自然會停止﹐只有沒有繼續的反抗﹐也許就永遠沒有欺侮了。這是中國幾千年沉澱的最主要的淳朴農業社會哲學價值。


盼歸終於沒有能夠下手﹐以高妙的境界﹐期盼以降順﹐最終助勒特希完成歐洲統一﹐書同文﹐火車同軌﹐德國汽車只需一種文字說明書的大業。盼歸必須被黨衛軍殺死﹐因為﹐勒特希要想統一歐洲﹐進而統一世界﹐就必須表現出對異族的毫不留情﹗


可惜﹐勒特希的統一大業在世界反法西斯聯軍的野蠻反抗之下﹐最終失敗了﹐勒特希與愛瑪柏林仰藥﹐臨終時﹐他說﹐“只有一個刺客理解我﹗”


戰後的歐洲雖然表面上經濟復甦﹐人民安居樂業﹐而且也沒有大的戰亂﹐但卻不得不繼續忍受﹐書不同文﹐車不同軌的亂相。甚至不得不忍受多元化之下的尼采﹑薩特等異端邪說﹐不得不忍受畢卡索以及他的傳人的塗鴉﹐不得不忍受披頭四以及嬉皮﹑龐客運動的嘈雜﹐雖然最終通過外交努力﹐歐洲形成共同體﹐間接完成統一﹐但畢竟缺乏金戈鐵馬的英雄氣﹐不夠精彩。藝謀兄﹐我與你相信﹐人們其實永遠期待真正的英雄﹗就讓德軍整齊劃一的軍容﹐提醒世人﹐和平的重要﹐秩序的重要﹐而且﹐穩定壓倒一切﹗


藝謀兄﹐不知這樣的腳本是否可以﹖是否跟英雄第一集一脈相承﹖期待兄盡早開拍﹐小弟知道﹐因為台灣背景﹐我無法掛名編劇﹐否則北京政府如何表現其泱泱大國的霸氣﹐唯我獨尊的威嚴﹖然而我區區一個人的權益﹐比起兄被誤解為拍北京政府馬屁所受的委屈﹐又算得了什麼呢﹖比起真正的英雄大業來說﹐又算得了什麼呢﹖


 


——本文於2002年,張藝謀《英雄》上映,觀後所寫,以“張爾謀”的筆名在大陸網站上刊登,兩天就收到幾百封迴響,兩天後就被刪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