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2月13日 星期日

不近人情與有情有義

國民黨面臨黨主席選舉,檯面上馬英九與王金平兩人及其支持者更是摩拳擦掌,動作頻頻。筆者在經過過去一年的觀察,原已經對國民黨徹底失望,國民黨黨主席選舉更是他們的家務事,本不應多言。然而,一個成熟的反對黨畢竟是民主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不分藍綠所有台灣人民的共同期待。況且國民黨黨主席與未來國家領導人選舉有密切關係,所以在此以善意第三者身分提出我的觀察,國民黨黨主席一職需要什麼樣的特質,供有投票權的國民黨黨員參考。




新任主席必備五力

國民黨黨主席一職,在現在的政治環境中必須承擔的責任不謂不重,人民期待國民黨成為一個稱職的反對黨。黨主席要重拾支持者蕩至谷底的信心,需要改革的決心,而不僅僅是口號。給這個百年老黨賦予新生命,需要的是前瞻的眼力;要在層層利益結構交織的狀態下戮力改革,需要的是魄力;並在這樣的前提之下,仍維持甚至加強與執政黨的抗衡,需要的是戰鬥力;牽動既得利益者的權益時被自己同志批判得體無完膚時,需要的是承受力;改革陣痛令黨員及支持者迷惘時,需要的是溝通論述能力。


馬英九要選黨主席,再度讓人深刻討論馬英九的人格特質,令我不解的是,對於馬英九最大的批評,是他「不近人情」,再把不近人情擴大解釋說他圓融度不夠。說黨主席因執掌選舉大權,所以必須具備調和鼎鼐的能力。


 







國民黨黨主席一職,在現在的政治環境中必須承擔的責任不謂不重,人民期待國民黨成為一個稱職的反對黨。黨主席要重拾支持者蕩至谷底的信心,需要改革的決心,而不僅僅是口號。給這個百年老黨賦予新生命,需要的是前瞻的眼力;要在層層利益結構交織的狀態下戮力改革,需要的是魄力;並在這樣的前提之下,仍維持甚至加強與執政黨的抗衡,需要的是戰鬥力;牽動既得利益者的權益時被自己同志批判得體無完膚時,需要的是承受力;改革陣痛令黨員及支持者迷惘時,需要的是溝通論述能力。


馬英九要選黨主席,再度讓人深刻討論馬英九的人格特質,令我不解的是,對於馬英九最大的批評,是他「不近人情」,再把不近人情擴大解釋說他圓融度不夠。說黨主席因執掌選舉大權,所以必須具備調和鼎鼐的能力。







調和鼎鼐才是阻力

調和鼎鼐?你們還想幹什麼?國民黨過去多年來的不知進步就在於調和鼎鼐有餘,洗心革面不足。既有的資源,無論是黨產還是以行政資源交換提名機會得到的地方派系選票,都是國民黨的包袱,這些包袱形成的既得利益集團根本就是改革的對象,眼前他們在國民黨內盤踞各方,是改革的直接障礙,使國民黨無法輕身向前。調和鼎鼐就是向不同的既得利益團體妥協,就是改革的牛步化。恕我直言,國民黨不需要調和鼎鼐者,既得利益集團才需要。


 


再來看馬英九的「不近人情」。馬英九是哪裡不近人情,我是不太知道,這幾天媒體報導所提及的一些內容其實都沒有什麼貶義,反而讓人看到混沌的政治現實及錯亂的倫理價值中一個異數。


 


但不近人情,缺乏圓融總是一個很明確的指控,政治人物多半是得罪了人才會被如是評論,檯面上哪個政治人物與馬英九有過節是個值得觀察的指標。對手陣營中打馬者比比皆是,唯政治立場不同加上馬英九是未來首號敵人,這種批判恐怕連自己人都不以為然甚至看不過去。反對陣營中,國民黨內對馬英九不滿的應該也是大有人在,卻鮮有浮上檯面的,甚至每次大小選舉到來,無不爭先恐後與馬英九合影握手,卻沒有任何公開的、成型的批判,這其中的奧妙,恐怕對馬不滿者也只有暗自檢討。


 


唯有宋楚瑜,作為反對陣營另一個大黨主席,同屬外省背景(兩人都是湖南人),都是與所謂「大位」有機會者,雖礙於情面從未戳破一層窗戶紙,但明示暗示公開私下多次表達對馬英九的不屑。宋楚瑜回國,王金平與馬英九共同前往中正機場接機,宋楚瑜偏偏連正眼都不看一眼馬英九,場面著實難堪。而宋楚瑜最常放在口邊的一句「有情有義」與馬英九的「不近人情」更是形成鮮明對比。


 


宋楚瑜的「有情有義」一語是他在二○○○年總統選舉時,形容自己與當時因殺人罪嫌被起訴的顏清標時所說。後來二○○四年在電視攝影機鏡頭前向張榮味下跪時再度提起。這兩位有爭議的人物與宋楚瑜的情義建立在宋擔任台灣省長時,一個曾經是縣議長,一個後來任縣長。宋楚瑜在擔任省長的時候,號稱省府與省議會以及地方縣市關係最融洽,而那一屆,省議員以及縣市長向省長爭取地方建設也最容易。




堅持原則是致命傷 


馬英九的問題絕不是什麼「不近人情」,其實他在媒體中所呈現出來的是謙沖有禮,自己堅持分寸到了龜毛的程度也嚇跑了想找馬英九關說,和有其他非份念頭的黨內同志,但對於自己不以為然的同志馬英九也不曾讓任何人下不了台。曾有國民黨籍市議員私下表達:馬英九作市長,我們沒什麼便宜可佔。馬英九不近人情,誰覺得難受?宋楚瑜有情有義,誰覺得妥當?


 


馬英九的問題在其他方面,作市長可以獨善其身,作黨主席卻要兼善天下,在今天國民黨的環境之下,有時要展現出壯士斷腕的魄力,甚至要表現出刮骨療毒的勇氣,但民眾尚無明確感受他的危機處理能力是不是可力挽狂瀾?他的團隊是不是一個有能力治國團隊?更重要的一個指標:馬英九除了是一個清廉勤勉的學者型市長之外,是不是一個讓支持者感覺可以信賴走出絕地的領袖。


蘋果日報,2005.02.1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